DANYSZ company logo
DANYSZ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发现
  • 遇到
  • 访问
  • 读
  • 探索
  • 对话
  • 购买
  • EN
  • FR
  • 简体
Cart
0 items €
Checkout

Item added to cart

View cart & checkout
Continue shopping
Menu
  • EN
  • FR
  • 简体
米亚兹兄弟 Miaz Brothers
虚实新世界,

米亚兹兄弟 Miaz Brothers: 虚实新世界

以往 viewing_room
  • Miaz Brothers - 虚实新世界, Shanghai

    Miaz Brothers, The Innovator, 2020

    Exhibitions

    Miaz Brothers - 虚实新世界

    Shanghai 2021年2月27日 - 4月23日

    “在某些时候,我们感觉到了用绘画来做一些事情的迫切性......我们构思的基本概念是抹去线条,以获得无暇的色彩运动。通过并设置数百万个彼此互相解离的点,形成一些不是瞬间清晰但从远处就能看到的东西。”

    —     米亚兹兄弟

  • Miaz 兄弟
    Artists

    Miaz 兄弟

    “我们注重感知,而非呈现。”这就是罗伯托和雷纳托·米亚兹(米亚兹兄弟)这对意大利艺术家想传达的,他们分别于1965年和1968年出生于意大利蒙扎。

     

    他们使用细腻的喷雾喷漆来达到他们所说的“图像本质的不确定性”。他们的作品更积极地暗示和吸引观众,而不是试图描绘一个有形的“现实”。艺术家们使用的模糊技术似乎是一种橡皮擦,可以抹去世界的细节和轮廓。正如艺术评论家马可·梅内古佐(Marco Meneguzzo)所指出的,面孔和风景,至少我们所看到的,仍然是模糊的,而且“永远”是模糊的。

    • Miaz Brothers The Star, 2020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130 x 100 cm 51 1/8 x 39 3/8 in
      Miaz Brothers
      The Star, 2020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130 x 100 cm
      51 1/8 x 39 3/8 in
    • Miaz Brothers The Lady, 2020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130 x 100 cm 51 1/8 x 39 3/8 in
      Miaz Brothers
      The Lady, 2020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130 x 100 cm
      51 1/8 x 39 3/8 in
    • Miaz Brothers La Madonna dagli Occhi Azzurri, 2019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130 x 100 cm 51 1/8 x 39 3/8 in
      Miaz Brothers
      La Madonna dagli Occhi Azzurri, 2019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130 x 100 cm
      51 1/8 x 39 3/8 in
    • Miaz Brothers The Innovator, 2020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80 x 65 cm 31 1/2 x 25 5/8 in
      Miaz Brothers
      The Innovator, 2020
      Acrylic and spraycan on canvas
      80 x 65 cm
      31 1/2 x 25 5/8 in
  • The Man with the Castle, 2020

    The Man with the Castle, 2020

    在他们的作品中,两兄弟使用了经典的“模仿”概念,这一概念贯穿了艺术史,并质疑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概念。他们又颠覆了这个概念,模糊了我们的视野,而不是直接给它一个现实的“再现”。这种有意转移知觉的行为促使我们从现实中解放出来,通过我们的想象力重建我们自己,一个全新的现实,甚至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如艺术家们所说:“通过提取细节,眼睛不能像通常在每一个元素上那样抓住图像。”的确如此,观众的眼睛受到考验,然后被引导“摆姿势、思考、创造自己的形象,一个相似之处”。

  • 工作室现场

    (Larger version of this image opens in a popup).
    (Larger version of this image opens in a popup).
    (Larger version of this image opens in a popup).
    (Larger version of this image opens in a popup).
  • Girl with the Flowers, 2020

    这就是为什么米亚兹兄弟会利用我们的本能反应,来解密我们眼前的一切。在他们的每一件作品中,观众的敏锐目光和想象力都被调动了。我们的目光被阻挡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对梅内古佐(Meneguzzo)来说,这是一种既沮丧又吸引人的感觉。这两种感觉非但没有相互矛盾,反而相互补充,在每一部作品中创造出持久的感觉。两兄弟真正地理解了人的复杂性:“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表达我们作为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方式,作为对环境和经验都敏感的生物,他们不断进化和适应。”

    Girl with the Flowers, 2020

    2017年8月,《纽约时报》杂志设计总监盖尔·比切勒(Gail Bichler)发布了该杂志的新封面。

     

    封面故事讲述了“兄弟会对死亡的迷茫揭示了对亚裔美国人身份的痛苦寻找”,解构了大学新生迈克尔·邓在加入亚裔美国人兄弟会“寻找归属感和身份感”两个月后死亡的案例。

     

    案件的复杂性反映在《纽约时报》杂志的封面上,封面上的头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图片左边的白色文字写着:“迈克尔·邓之死”,而图片下面的文字则补充到“一名大学新生,一场暴力的兄弟会欺负仪式,以及对亚裔美国人身份的探索”。杰伊·凯斯宾·金。”

     

    盖尔·比切勒(Gail Bichler)随后在一篇文章中透露,该杂志的封面图片实际上是意大利兄弟组合米亚兹兄弟的一幅绘画作品,米亚兹兄弟以使用喷漆创作模糊、失焦的肖像而闻名。

  • Miaz Brothers at work

    米亚兹兄弟于2019年受邀在伦敦参与了唐妮诗策划的《拭目以待》大型沉浸式展览,他们在现场创作了大尺幅墙面肖像作品。您可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 The Star, 2020

    The Star, 2020

    从1980年到1984年,米亚兹兄弟在意大利科莫省坎图艺术学院学习,随后在米兰的欧洲设计学院深造。兄弟俩不想走古典的学术道路(高中-学院-美术馆),而是喜欢旅行,尽可能多地学习哲学或技术,从而形成一种开放的心态,为他们的艺术提供动力。

     

    1989年,米亚兹兄弟在意大利法恩扎举办了他们的第一次个人展览《皮肤》。随后几年陆续有其他个展呈现,如1990年里奇奥尼的《无政府主义者》,1991年比萨的《艺术家》,1994年里米尼的《新时代》。

     

    1996年在米兰,两位艺术家在Via Farini画廊开始了一项关于遗传学和视觉感知的项目,创作了《穿孔》、《时间码》、《超空间》等作品。他们通过在声音和灯光装置上演奏,其目的是让观众沉浸在一个新的现实中,这些装置积极地吸引观者的感官。

     

    渐渐地,米亚兹兄弟开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艺术方向,这与第一台个人电脑“PC”的出现有关。数字世界作为一种“新媒体”为他们打开了意想不到的视野,两位艺术家都致力于这种新的表现和呈现方式。于是,他们与阿迪达斯、斯沃琪和耐克等主要品牌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以尽可能提高大众对艺术的认识。从1996年到2000年,他们继续进行各种不同的独立项目实验,暂时搁置了他们在画廊的展览计划。

  • The Muse, 2020

    The Muse, 2020

    “我们受到了多年来哲学研究中的一系列概念的启发……我们读了很多书,常常旅行,遇到了很多人,学到了很多东西,直到我们能够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 这两个环球旅行者非但没有就此止步,反而继续旅行,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他们看到了“新篇章”的开始。随后他们飞往纽约,探索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摄影。2001年夏天,他们离开巴黎五年,继续与一系列著名品牌(Elite, Diesel, Puma, Kenzo等)展开合作。

     

    在探索了各种各样的视野之后,米亚兹兄弟决定回归他们最初的激情:绘画。他们首先在街道上进行实验,在那里他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平面来满足他们的想象力:房屋的墙面、建筑物、平房的墙壁……在绘画变得不受欢迎的时候,这种专注于绘画的选择并不是没有用的。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相反,他们毫不犹豫地宣称自己对15、16、17世纪和13世纪的荷兰、法国抑或是意大利古典大师的依恋,他们的灵感来自艺术史上伟大的杰作,从达芬奇到维米尔,再到拉斐尔。

  • The Silk Merchant, 2020

    The Silk Merchant, 2020

    2008年,两兄弟抵达阿姆斯特丹,几年后又搬到西班牙瓦伦西亚。2010年,他们获得了巴塞罗那Amposta博物馆两年一度颁发的艺术奖。第二年,他们在威尼斯获得了拉古纳国际艺术奖。

     

    2012年,两兄弟分别在米兰和威尼斯展出了《反物质》系列和《大师》系列:他们艺术实验的新领域便是物质和反物质,探索物理和哲学概念。肖像在变形和非肉身化之间摇摆,在物质的这两种状态之间创造出一种孔隙度。《反物质》系列的作品中没有线性布局,因为线条非但不是一种构图方法,反而会像评论家路易斯·佩雷斯·庞特(Louis Perez Pont)所解释的那样,成为阻碍作品整体平衡的“障碍”。

     

    2013年,米亚兹兄弟在瓦伦西亚举办了展览《天使与恶魔》,随后又在伦敦举办了展览《去物质化:新的当代视野》,这是一个继续探索新的现实观的展览,这种新的现实观被认为是缺乏实质性的。同年,两位艺术家还参加了三个群展:在伦敦举行的《残酷》和《新鲜绘画》,以及在香港的群展《Wonderworks》。

  • 2014年,两兄弟继续从洛杉矶前往迈阿密,2015年还前往哥伦比亚参加展览《Timeless》,这是《反物质》系列的延续。他们肖像画的实践风格鲜明,可以通过他们使用喷漆的技术轻松识别。我们似乎能认出迷雾之下的面孔……但没有人能完全分辨清楚。同年,他们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与了一次群展。 2017年艺术家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Hazy State of Affairs》展览,2018年在伦敦举办了《匿名》展览,展出了16幅模糊的喷漆肖像作品。这是一个向公众提供记忆和视觉体验的展览,并且“迫使观众认识到并恢复自己感知的局限性。同年,他们在迈阿密又举办了两次个人展览:《现在是时候了》和《无拘无束》,聚焦女性人物。
    2014年,两兄弟继续从洛杉矶前往迈阿密,2015年还前往哥伦比亚参加展览《Timeless》,这是《反物质》系列的延续。他们肖像画的实践风格鲜明,可以通过他们使用喷漆的技术轻松识别。我们似乎能认出迷雾之下的面孔……但没有人能完全分辨清楚。同年,他们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与了一次群展。 2017年艺术家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Hazy State of Affairs》展览,2018年在伦敦举办了《匿名》展览,展出了16幅模糊的喷漆肖像作品。这是一个向公众提供记忆和视觉体验的展览,并且“迫使观众认识到并恢复自己感知的局限性。同年,他们在迈阿密又举办了两次个人展览:《现在是时候了》和《无拘无束》,聚焦女性人物。
    2014年,两兄弟继续从洛杉矶前往迈阿密,2015年还前往哥伦比亚参加展览《Timeless》,这是《反物质》系列的延续。他们肖像画的实践风格鲜明,可以通过他们使用喷漆的技术轻松识别。我们似乎能认出迷雾之下的面孔……但没有人能完全分辨清楚。同年,他们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与了一次群展。 2017年艺术家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Hazy State of Affairs》展览,2018年在伦敦举办了《匿名》展览,展出了16幅模糊的喷漆肖像作品。这是一个向公众提供记忆和视觉体验的展览,并且“迫使观众认识到并恢复自己感知的局限性。同年,他们在迈阿密又举办了两次个人展览:《现在是时候了》和《无拘无束》,聚焦女性人物。

    2014年,两兄弟继续从洛杉矶前往迈阿密,2015年还前往哥伦比亚参加展览《Timeless》,这是《反物质》系列的延续。他们肖像画的实践风格鲜明,可以通过他们使用喷漆的技术轻松识别。我们似乎能认出迷雾之下的面孔……但没有人能完全分辨清楚。同年,他们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与了一次群展。

     

    2017年艺术家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Hazy State of Affairs》展览,2018年在伦敦举办了《匿名》展览,展出了16幅模糊的喷漆肖像作品。这是一个向公众提供记忆和视觉体验的展览,并且“迫使观众认识到并恢复自己感知的局限性。同年,他们在迈阿密又举办了两次个人展览:《现在是时候了》和《无拘无束》,聚焦女性人物。

  • 米亚兹兄弟逐渐将他们的实践扩展到其他媒介 — 雕塑。从雕塑到他们绘画的形象 — 模糊的、融化的肖像画……在这里,模仿也不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他们更着重观众对他们作品的感知。这涉及“非物质化线条”这个问题。 这两个兄弟对“感知”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并发现其他的“现实性”,他们故意绕开任何确定性的概念,避免“高度写实主义”或“清晰线”这些概念。艺评家路Louis Perez Pont甚至谈到了“自我革命”。 因此,艺术家们质疑“存在的短暂性”。而观众可以在一个非常亲密的体验中,玩一个解密和解码信息的游戏。这是一个面对面的游戏,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个游戏中,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肯定的。艺术家们引导观众质疑我们周围真实事物的本质:什么是真实?它真的存在吗,还是仅仅是一种心理和主观的建构?

    Miaz Brothers, The Astronomer, 2020

    米亚兹兄弟逐渐将他们的实践扩展到其他媒介 — 雕塑。从雕塑到他们绘画的形象 — 模糊的、融化的肖像画……在这里,模仿也不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他们更着重观众对他们作品的感知。这涉及“非物质化线条”这个问题。

     

    这两个兄弟对“感知”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并发现其他的“现实性”,他们故意绕开任何确定性的概念,避免“高度写实主义”或“清晰线”这些概念。艺评家路Louis Perez Pont甚至谈到了“自我革命”。

     

    因此,艺术家们质疑“存在的短暂性”。而观众可以在一个非常亲密的体验中,玩一个解密和解码信息的游戏。这是一个面对面的游戏,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个游戏中,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肯定的。艺术家们引导观众质疑我们周围真实事物的本质:什么是真实?它真的存在吗,还是仅仅是一种心理和主观的建构?

  • Stay tuned for more:

    If you wish to be informed privately before of Miaz Brothers' new projects and art, please email us
    STAY TUNED FOR MORE
    I%20would%20be%20happy%20if%20you%20could%20keep%20me%20posted%20about%20Miaz%20Brothers%27%20news%2C%20projects%20and%20new%20artworks

 

2.15.0.0

Danysz - 巴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rue Amelot
在马雷区
电话: + 33 (0) 1 45 83 38 51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六2点至6点开放

 

Danysz - 上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

M50创意园7号楼108室

电话: + 86 181 21 42 53 13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1:00 - 18:00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 @danyszgallery

 

 

 

 

2.14.0.0
2.15.0.0

Danysz - 伦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约

2.14.0.0
Go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Send an email
Join the mailing list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2025 Danysz
Online Viewing Rooms by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
Close

Welcome to our new website

We are glad to present you with our new website. Designed as a tool for more dialogue and discoveries around the artists we love, represent and support. We would be glad to hear from you about the parts you prefer and the ones you’d wish us to add. Certain time call for action, and we believe these will also call for more sharing and things done together.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so we can keep on growing… together.

提交

* denotes required fields

We will process the personal data you have supplie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available on request). You can unsubscribe or change your preference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link in our emails.